消费电池领头企业,在2023年第二季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消费类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球主要的消费类电池供应商之一。
2022年,该公司实现了109.74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4%,归母净利润为0.91亿元,同比下降90.38%。
该公司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将达到1.2-1.5亿元,同比增长92%-140%。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将为2.6-2.9亿元,环比扭亏为盈。
公司传统消费电池市场份额提升,产品开始多元化发展。
在传统消费电子需求收缩的背景下,该公司的消费锂电池市场份额持续提高。根据Techno Systems Research的统计报告,2022年,该公司在笔记本电脑锂离子电池市场的份额为31.09%,同比增长3.92个百分点,全球排名第二;在智能手机锂离子电池市场的份额为7.43%,同比增长0.59个百分点,全球排名第五。
同时,除了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该公司还积极开拓新客户和新兴消费市场。在2021年到2022年期间,该公司相继进入了苹果、vivo等头部手机厂商的供应链,并在智能清洁电器、电动工具、电子烟等市场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随着该公司加强叠片工艺和PACK一体化布局,消费类电池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预计2023年到2025年,该公司的消费类电池业务收入将分别达到105.49亿元、126.52亿元和144.9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20%和15%。
动力储能领域具有巨大增长空间,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二个增长引擎。
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动力与储能电池需求快速增长,该公司持续增加在动力和储能领域的研发投入。其车用低压电池已获得通用、上汽、捷豹路虎等多家汽车制造商的认可,在储能领域,公司的产品已进入了中兴、Sonnen、南网科技等知名系统集成商的供应链体系。同时,该公司已规划了50GWh的动力和储能产能,并将在未来陆续投产。
预计2023年,该公司的动力储能业务规模将迎来快速增长,开启新一轮的增长周期。预计2023年到2025年的营收将分别为13.71亿元、38.82亿元和72.4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45%、183%和87%。
投资建议:考虑到该公司在消费锂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稳固,以及动力储能业务的发展潜力,推测该公司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预计2023年到2025年,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将分别为4.69亿元、10.83亿元和15.5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15.6%、130.9%和43.6%。相应地,预计每股收益将为0.42元、0.97元和1.39元。
给予该公司2024年30倍的目标市盈率,目标价为29.1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行业竞争加剧;产能扩张和产品开发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