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昆腾微撤回IPO申请,转向纳芯微收购,两家公司如何受益?
8月2日,纳芯微公布了一则收购意向协议,计划以现金方式收购昆腾微的控股权。然而,昆腾微此时仍在申请创业板IPO的过程中。
深交所信息显示,昆腾微在2022年12月30日开始申请,于2023年7月5日回复了一轮审核问询函。但直到7月24日,昆腾微才向深交所提交了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的申请文件,最终决定将于8月4日下达。
那么,为什么昆腾微选择在关键时刻撤回上市申请,转向让渡控制权给纳芯微呢?对于纳芯微来说,成功收购昆腾微又能为公司带来多大效益呢?
首先,收购前的昆腾微处于“无主”状态。昆腾微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2016年之后陆续离职,导致公司没有明确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这在第一轮审核问询函中被监管部门指出,可能是昆腾微将控制权让给纳芯微的原因之一。
根据收购意向协议,纳芯微与多名股东签署了意向协议,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昆腾微67.60%的股权,从而实现对昆腾微的控股。此次收购对纳芯微有助于丰富公司相关技术和知识产权储备,并扩大产品线和完善产品方案。
对于昆腾微而言,收购给予了公司新的发展机遇。纳芯微是一家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的企业,拥有广泛的产品线和应用领域。收购后,昆腾微可以借力纳芯微丰富的技术和市场资源,加速产品研发和销售,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昆腾微的主营业务是模拟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音频SoC芯片和信号链芯片,已应用于知名终端品牌厂商。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昆腾微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3.0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512.89万元。相比之下,纳芯微2022年营业收入为16.7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51亿元。因此,昆腾微收购对于纳芯微来说,有望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带来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半导体行业面临产能紧张、市场价格回落和需求放缓等因素,市场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此外,由于昆腾微所处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些因素可能对收购后的合并效应和业绩增长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通过收购,昆腾微和纳芯微有望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和盈利能力等方面实现协同效应,推动双方的发展。
综上所述,昆腾微撤回IPO申请,选择向纳芯微转让控制权的举动,为两家公司带来了新的商机和合作机会。通过收购,纳芯微能够丰富自身技术和产品线,加速发展;而昆腾微可以借力纳芯微的市场资源,拓展市场份额。虽然行业面临挑战,但通过合作,双方有望实现互利共赢,在半导体市场中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