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关于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方案的推进情况,多数银行对此高度重视,但具体实施方案和执行细则仍待明确。一位工商银行个贷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未接到具体通知,还需等待一段时间。一旦政策出台,他们将通过网站、公众号等渠道发布相关公告。建设银行一位贷款经理表示,目前缺乏具体指导方案和执行细则,不同贷款人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例如贷款方式、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因此,在短时间内实施一个全面适用的政策是非常困难的。此外,不同年代的贷款也需要明确的执行标准。多家股份行也表示已关注到相关政策信息,一旦政策落地将严格执行。目前一些地区的银行已经开始进行初步调研工作,但近期的实施可能性不大。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认为,由于不同地区和个人合同情况的差异,统一调整存量房贷利率的可能性较低,执行难度较大,后续更有可能采取因城施策的方式。他认为,每个具体调整条款都需要更加详细的方案。

近期,多个部门在不同场合密集发声,释放出有关房地产政策的信号。央行在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问题。部分地方政府部门也鼓励商业银行合法有序地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例如,郑州市房管局、郑州市财政局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的15项楼市稳定政策中明确鼓励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降,稳定居民购房预期。

自7月14日央行提出“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以来,各银行尚无具体的落地措施。业内人士表示,商业银行应采取必要措施,回应贷款人的关切,稳定存量房贷利率调整预期。从长远来看,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有助于提升银行的客户黏性,稳定存量客户。

银行正面回应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信号关切

从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可能实施路径来看,黄文涛指出,央行强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这意味着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是经过借款人和商业银行合理协商后的结果。对于银行来说,过高的存量房贷利率会导致客户提前还款,给银行经营带来压力,而降低房贷利率又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润。因此,银行需要综合权衡并与客户协调制定方案。反过来,对于没有提前还款能力的客户来说,在与银行协商时能够获得的让利可能有限。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预计,央行将出台指导意见,或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中偏高的部分。他认为,存量房贷调整工作应遵循“依法”和“有序”两个原则。所谓“依法”,指存量房贷合同由银行与借款人签订,利率条款变更也应在指导意见之下,由双方依法协商一致。所谓“有序”,指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不会一概而论,可能主要针对利率明显偏高的部分存量房贷,根据利率的高低确定不同的下调幅度,也可以分阶段进行。

总之,存量房贷利率调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商业银行需要综合权衡方案并与客户协商制定。央行的出台指导意见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引导也将起到重要作用。这一调整有助于稳定存量房贷利率调整预期,并增强银行的客户黏性,稳定存量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