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凌晨,山东平原县发生地震,震区附近的居民和北京等地的民众收到了手机弹出的地震预警。这一功能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大多数在售的手机都内置了地震预警功能。苹果和三星手机用户可以通过下载相关APP并授权相应权限来获取同样的功能。

那么手机是如何实现地震预警功能的呢?据了解,专业研究机构在地震区域已安装了地震预警监测仪。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前者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小,后者传播速度慢、破坏力大。

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发出警报。当离震源较近的地震观测仪器接收到地震纵波时,会实时并持续估计地震参数及其影响。在震中发生地震时,监测仪通过实时获取并分析布设在各地的地震预警监测台站的数据,快速对地震参数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有大地震的可能,地震监测机构会及时向震中周边的民众发出预警。对于还未受影响的用户,监测机构的后台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短信提前以弹窗和警报声告知他们有关震中、预警震级、预警时间、预估烈度等地震预警信息。

通常情况下,地震预警可以在地震到达用户之前的几秒到几十秒内发出预警。例如,2021年,四川泸县发生了6.0级地震,中国地震局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提前49秒向成都市发出了预警,提前31秒向重庆市发出了预警,提前6秒向泸州市发出了预警,甚至有用户提前近两分钟收到了地震预警。

手机端实现地震预警的方式

根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布的内容,当预估地震烈度在4~6度时,家具、吊灯等可能发生倾倒,民众需要采取避险措施;当预估地震烈度超过6度时,农村地区的房屋可能发生破损,民众需要采取逃生措施。根据相关建议,接收到预警时间在3秒左右的民众应该就近避险到坚固体旁边,例如桌子下、床边等;接收到预警时间在10秒左右的民众,一、二楼的居民可以紧急疏散到楼外;接收到预警时间在20秒左右的民众,低矮楼层的居民可以紧急疏散到楼外,而高楼层的居民应该就近避险。

在地震波影响下,不少民众发现自家电视的地震预警将他们吵醒。实际上,地震预警功能的触达范围比正常人想象的要广。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多数平板电脑、蓝牙智能音箱和互联网电视等产品也都具备类似的功能。

除了手机内置的地震预警功能,还有一款名为“地震预警”的APP也备受关注。这款APP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开发的。据了解,该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由四川省人大代表王暾创建,并牵头成立了由四川省政府授牌的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简称“重点实验室”)。目前,该研究所已经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地震监测和预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