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称,医疗行业正进行一场“全链条、全领域、全覆盖”的系统整治。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68名医院负责人被公开通报被查的消息。特别是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后,几乎每天都有医疗系统干部落马。在医疗领域,这样的反腐力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
医疗系统长期存在腐败问题,成为这个行业的“疑难杂症”。从大的方面来看,其主要问题表现在药品采购配送、设备采购、耗材供应和工程建设几个方面。
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从中纪委披露的一个案件可以窥探一斑,一台进口价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一家医院以3520万元买入,而其中的回扣竟然被医院负责人吃掉了1600万元。回扣的金额竟然比设备本身的价格还要高!与之相比,药品采购配送方面的腐败问题也严重不亚于此。有些成本几块钱的药,零售价竟然能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最终,这些本不该有的“成本”都转嫁给了患者和公共财政。少数人得利,大多数人埋单。群众意见大,国家受损失。
一场反腐风暴的来临将清除那些隐藏在黑暗深处的腐败,同时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任何敢于顶风作案的人都必将受到严惩。
当然,风暴之下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说现在医药代表都不敢进医院了;有人说不少权威专家都被抓了;还有人担忧精英医生都跑到私立医院去了。这些声音似乎让人很焦虑甚至心惶惶。然而,这并不意外。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和当年“反腐会影响经济”、“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等错误观念如出一辙。
治疗需下猛药。医疗领域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和整顿,需要一场风暴将多年以来依附在医疗行业上的灰色利益链条铲除,并建立起监督、服务和保障体系的纪律和规矩。
医疗反腐不能仅仅是一场风暴,还需要关注和研究一系列问题,如药品和设备采购、医疗保险监管、公立医院补偿以及医务人员薪酬和激励等。真正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完善监督、服务和保障体系,让医疗回归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本质和初心。
这些问题讲起来并不轻松,而要实际做起来更加困难。腐败本来就是一个全球性、历史性难题,医疗腐败更是有其特殊性,治理起来更加棘手。
一个基本的现实是,医疗卫生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拥有高技术壁垒,同时又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即使是专家,如果从事不同的业务领域,也往往感到“隔山”之难。
以医疗器械采购为例,招标单位负责人稍微改动些参数,就能将大部分厂商排除在外,为“目标”厂商创造中标的条件。程序上很难发现问题,这有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萝卜招聘”。然而,由于医疗领域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一般人很难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也很难确定。
基于这一点,从方法论上看,医疗反腐必须同时进行惩罚和预防。一方面,需要加强刑事制裁,形成高压态势;另一方面,需要改变医疗行业的封闭现状,提高透明度,加强信息交流,特别要激发内部监督的积极性,内外结合,持之以恒。
除了受贿方的问题,还有行贿方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医药企业以及医疗设备、器械和耗材方面的企业。
为什么医疗行业中有这么多企业要采取这种不光彩的竞争方式呢?说起来,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中国是一个制药大国,但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创新能力较低,因此多生产仿制药,导致产品重复率高。在这种高度同质化竞争下,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是想着如何增强研发和创新能力,而是通过大量投入营销来竞争,导致研发能力长期处于滞后甚至倒退的状态,因此“销售能力”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只需看一下A股医疗企业的财务报告,就可以看出端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