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服务今年似乎过得比较平静,没有收购、股份回购、股权激励或人事变动的消息。截至2023年已过半,除了财报和派息事项之外,碧桂园服务在港交所的更新信息基本上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月报表等。然而,直到7月18日收盘后,碧桂园服务才发布了一份翌日披露报表,虽然看起来很平常,但具体内容却引起了不少关注。
在这则报表中,碧桂园服务进行了一次代价发行。具体来说,在2023年7月18日,碧桂园服务发行了7.6946万股代价股份,占关联股份发行前已发行股份数目的0.0023%。虽然配发和发行的代价股份数量不多,但每股发行价却为46.1725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股价9.57港元溢价382.47%。公告发布后,有股民对此表示“啥意思”、“没看懂”。
代价发行其实并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当一家上市公司进行交易时,如果协议双方决定以该公司股份作为代价支付,那么发行的股份就属于代价股份,这个过程叫做代价发行。然而,碧桂园服务的这则代价发行公告确实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公告中没有太多前言和后语。如果能联系上“根据日期为2022年2月11日的股权收购协议”这条信息,这则公告也就能理解了——实际上,碧桂园服务发行的这些代价股份是用来支付收购中梁百悦智佳93.76%股权这个交易的。
在2022年3月29日深夜,碧桂园服务发布了一份公告,表示拟以不高于31.29亿元的代价收购中梁百悦智佳93.76%股份。需要注意的是,碧桂园服务并非全部用现金支付收购款项。根据当时的公告,31.29亿元总代价中,大约13.96亿元将以现金支付,约17.33亿元将以发行的代价股份支付。其中,发行代价股份的上限为45,983,980股,占碧桂园服务当时已发行股本的约1.37%。
根据碧桂园服务与中梁百悦智佳的协议,代价股份的发行价约为每股46.1725港元,较公告前一日收市价溢价40.34%,较公告前5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溢价30.07%。具体来看,碧桂园服务与中梁百悦智佳约定了五个部分的代价:在管项目对价不超过约7.48亿元,非业主增值业务对价不超过0.45亿元,在途项目对价不超过7.2亿元,目标集团于2021年12月31日剩余净资产对价不超过约0.45万元,以及未来新增项目对价不超过约15.71亿元。其中,部分代价的在管项目和在途项目将以等值的股份支付给小股东卖方,代价股份数量上限分别为2,182,455股和2,101,525股。小股东所持的代价股份将被质押给碧桂园物业香港或其指定实体,在业绩承诺达标后分段解押。至于未来新注入项目的代价,则会根据项目交付情况以等值的股份支付给大股东卖家,最高不超过15.7144亿元。这部分代价股份总数不得超过4170万股,并且没有禁售期。
在这笔交易中,未来新注入项目的代价是最大的。然而,考虑到目前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现状以及碧桂园服务股价的表现,这部分代价股份是否能兑现就难以确定了。
根据资料显示,中梁百悦智佳的大股东卖方包括中梁创始人杨剑和一位名叫Yung的独立第三方投资人,他们分别持有该公司81.51%和1.87%的股份。小股东则是中梁控股的两位高管,他们在中梁百悦智佳的持股占比分别为7.97%和2.34%。
从溢价382.47%来看,碧桂园服务收购中梁百悦智佳的总代价预算中有一半是为未来准备的。除去这部分预留,碧桂园服务在收购该标的公司时已与其达成约定并支付了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