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大商所农保计划共立项45个“保险+期货”项目,为2.2万农户的27万吨现货提供保障。大商所作为连续九年深耕乡村振兴的期货交易所,在今年推出了新的“保险+期货”项目,给市场带来了新的亮点。
其中,创新的“银期保”大豆种收项目解决了融资和售粮难的问题。该项目引入银行和龙头企业形成闭环,银行提供贷款给投保主体,并与龙头企业签订大豆远期订单和基差协议进行收粮。这个模式在保障收入的基础上解决了融资和售粮的问题,为大豆种植提供了综合性金融保障。目前,8个“银期保”大豆种收项目已完成保险出单、订单签订和贷款发放工作,覆盖黑龙江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33.24万亩,保费合计1942万元,贷款合计9156万元。
在饲料养殖专项项目方面,上半年共有37个项目立项,保费合计3720万元,覆盖玉米、豆粕、生猪、鸡蛋现货22万吨。例如在江苏徐州,南华期货为养殖户投保的6776头生猪提供了16100元/吨的目标价格保障。即使在生猪现货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农户仍然获得每吨904.78元的保险赔付,每吨增收442.75元。这些项目提供了饲料养殖户的生产保障。
政府对“保险+期货”模式给予了关注和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的比例不断增加。在今年的饲料养殖专项项目中,财政补贴和农户自缴的比例总和超过了50%,这表明“保险+期货”模式的推广效果良好,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多地政府对“保险+期货”模式继续给予关注和政策支持,比如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持续推进生猪‘保险+期货’试点”,财政支持资金增加到去年的两倍。
地方财政补贴政策的制定为“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广州市财政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广州市政策性生猪期货价格保险财政补贴方案(试行)》,明确市、区两级财政对政策性生猪期货保险保费进行补贴。
“保险+期货”模式能够解决农业保险定价难的问题,通过以生猪期货价格作为保险产品的价格指数,确定目标价格和赔付标准。这样一来,部分养殖企业和户无法直接在期货市场分散风险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猪养殖企业对(传统)农业保险相对比较熟悉,因此设计生猪期货价格保险产品较容易被接受。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降低了养殖户参与期货市场的成本和门槛,科学管控养殖风险,还能引导养殖户了解未来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减少因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2023年上半年,“大商所农保计划”在“保险+期货”项目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农户提供了综合性金融保障。政府对“保险+期货”模式给予了支持,并制定了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这些举措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户的收入。同时,通过创新金融保障模式,解决了农业融资和售粮的难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