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共有210家公司完成了首次公开募股(IPO),相较去年同期的205家有所增加。然而,累计募资金额为2478.71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3504.52亿元略有减少。整体而言,IPO通过率出现了轻微下降。

中国证监会在最近举行的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上表示:“我们将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各个方面共同施策,协同发力,确保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在资本市场领域得到完全贯彻。”市场人士认为,自注册制改革以来,IPO市场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预计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将会加快推进,同时还有更多的政策将会出台,以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活跃度。这样一来,在科学合理地保持IPO的常态化发展的同时,还能促进投融资的动态平衡。

从板块的角度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是企业首次公开募股的主要场所。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在今年以来的科创板和创业板IPO募资金额分别达到了1044.06亿元和852.72亿元,两者的总募资金额占到了超过七成;而创业板和科创板的IPO公司数量分别为73家和51家。

科创板在“硬科技”领域的特征越来越明显。7月22日是科创板开市四周年,这四年间,科创板已经上市的公司数量超过了500家,市值约为6.4万亿元,首次公开募股的总金额超过了8500亿元,为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之间搭建了一条高速公路。

IPO常态化有望加速,投资端改革科学合理化

而创业板一直坚持着“三创四新”的定位,特色鲜明,其作为优质创新资本中心的地位也在不断加强。招商基金的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资本市场正在逐渐形成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市场生态,通过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资本市场帮助科创企业实现规模化、实现强大,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有效促进产业链和资金链的高度融合。”

为进一步提升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服务质效,证监会最近指出,将会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致力于健全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坚守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定位,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