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宠物到潮玩,从书店到画廊,从解压视频到健康旅行……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与“疗愈”相关联,也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被标榜为“疗愈”产品。即使一些商家并没有将“疗愈”作为他们的核心理念,他们也会巧妙地向消费者传达出“轻松”的信号,比如用可爱的卡通形象来装饰店面,以拉近和消费者的心理距离。
很明显,虽然疗愈消费是一个新兴业态,但是背后的心理机制却无处不在。
探索疗愈消费的心理机制,核心是提升情绪价值。疗愈消费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快乐,更是带有明确的减压目的,就好像是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按摩。
消费者现在更加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再盲目跟随潮流。这是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和升级的体现。更有主见的消费者期待着情绪价值和消费价值的相互关联。
对于商家来说,如果他们仅仅将疗愈消费看作是一个新的商机,而忽视了消费者心理的变化,那就会错过疗愈消费真正的价值。
举个例子,一些商家可能只看到疗愈消费背后的商机,却没有提供足够的情绪释放价值,甚至让消费者产生“买时开心,买后烦心”的感觉。这样的生意是不会长久的。
几年前,许多年轻人为了抽到“隐藏款”盲盒,购买了大量重复款式。一旦他们的兴趣减退,他们就会感到后悔。这是一种“一时快乐变长期烦恼”的例子。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变得理性,盲盒市场的热度也不再像以前那样。
商家要真正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考虑,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上既要满足消费者的“即时快乐”,也要带来积极正面的“长远价值”;在盈利模式上,既要使自身不断成长,也要帮助消费者变得更好。
期待更多的商家利用“疗愈之风”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