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卫光生物发布了半年度报告,该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了4.57亿元,同比增长了97.18%;归母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增长了115.47%。这两项指标均达到了历史新高。
根据国家规定,申请设立新的单采血浆站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其注册血液制品的种类不得少于6种(国家计划免疫任务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得少于5种),其中必须包括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制品。
新增单采血浆站设置审批倾向于具有强大研发能力、血浆综合利用率高以及单采血浆站管理规范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新设单采血浆站的难度明显增加。
卫光生物是国内最早从事血液制品生产经营且最早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企业之一,也是少数具备新设浆站资质的企业之一,拥有领先技术的血液制剂生产车间和检测设备。
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拥有9个单采血浆站,其中平果浆站由于其较高的运营管理水平和优秀的献浆文化建设受益,单浆站的采浆量在行业中领先。
目前,该公司正积极推行“平果模式”在其他浆站推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其他浆站的采浆规模、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产品收率和质量稳步提升,市场对该公司及其产品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不断提高,公司逐步向“千吨企业”迈进。
在研发方面,该公司拥有“广东省蛋白(多肽)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深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圳市血液制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深圳市重组血浆类创新药物工程实验室”和“光明区疫苗和免疫治疗中试基地”等8个科研载体和人才创新载体。
该公司主要研究领域为血友病、免疫与神经系统疾病等罕见病和重大传染性疾病,并专注于血液制品、疫苗等业务领域。重点研发项目主要包括人凝血因子VIII、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新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10%)等,在凝血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类产品的研发领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022年,该公司与白俄罗斯相关政府机构达成了人血白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的生产许可和技术转移服务的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血液制品技术输出的企业。
根据东海证券的研报,目前我国每年的采浆量约为1万吨,与美国相比,在血浆供应端存在着4-5倍的差距。在十四五期间,多个省份相继推出了浆站建设规划,我国的浆站数量和人均采浆量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从需求端来看,目前我国仅有14种血制品品种,无论是产品种类、人均使用量还是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目前我国血制品市场中,白蛋白的市占率最高,约六成为进口产品,国产人血白蛋白具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而国内免疫球蛋白的人均使用量远远低于美国,存在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2023年6月,卫光生物的控股股东光明国资局与中国生物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将光明区国资局持有的卫光生物35.25%的股份无偿划转至合资公司。
待划转事项完成后,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卫光生物表示,此次权益变动是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血液制品企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央地合作、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集以及打造大湾区医药产业战略基地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