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力远(600478)成功完成年产三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首期(一万吨)项目建设。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建新表示,这个项目的建设对于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和保障原材料供应具有重要意义。王建新还指出,随着能源结构加快转型,储能的成长性和发展空间将大于新能源汽车,碳酸锂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44.1%,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同比增长了53.8%。在储能领域,上半年的快速增长使得储能电池销量达到了31.5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销量达到了31.2GWh。同时,上游需求的推动使得国内碳酸锂的产量同比增长了40.5%。面对“双碳”发展机遇,科力远聚焦产业链核心要素,积极构建锂电和储能两大产业链关键支点,形成了上游资源驱动和终端储能拉动的产业协同效应,提升了储能综合竞争力。科力远于2022年与宜春市经开区、宜丰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加快锂电全产业链布局,由子公司金丰锂业在宜丰投资13亿元,打造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的产销能力。2023年7月28日,首期一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建设顺利完成。此项目的建成标志着科力远成功打通了锂电上游,掌握了核心资源,为储能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储能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7%,并带动储能持续高增长。根据GGII的预测,未来三年储能领域的复合增速将超过70%。王建新指出,储能的成长性和发展空间将超过新能源汽车。然而,储能自身也面临着碳酸锂价格波动、储能项目的高投资成本、产业链核心技术亟待提升等诸多挑战。为推动大储能战略,科力远董事长张聚东表示,单打独斗或局部优化都无法有效应对储能发展面临的系统性挑战。因此,科力远采取“开放共享”的CORUN理念,搭建大储能平台。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横向联合,科力远组建了储能产业联盟和创新联合体,共建资源、技术和供应链平台,形成了包括锂矿、电池材料、电芯、储能系统和电池回收的闭环强链,以解决成本和安全痛点,保障产业链的稳定性。同时,科力远还与地方政府和各方资本合作成立了大储能产业基金,解决资金需求。通过打通储能产业发展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大储能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效益均衡和共同破局。目前,科力远已与深圳能源集团、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华为数字能源等发起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电化学储能产业联盟,并与国家电投等“五大六小”电力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储能订单陆续落地。科力远最近发布了定增公告,计划加快开展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3GWh储能系统产业化项目、大数据智慧储能管理系统技术开发项目和新型储能电池研发及中试项目建设,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推动大储能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