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7月26日,本月已有47家公司因业绩预告披露存在问题收到交易所的监管函件,其中大部分是向2022年度业绩预告存在问题的公司发出的,另有2家公司是因2023年半年报业绩预告相关问题被问询。此外,已有11家公司及相关负责人被监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暴露不靠谱的业绩预告

全面注册制下,信息披露成为上市公司的核心要求,公司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大。然而,部分公司可能还没有转变思路,存有侥幸心理,对业绩预告的披露不够严谨。同时,由于业绩预告没有经过审计,一些公司出于配合市值管理、股东减持等动机,过于乐观地对业绩进行了估计。

根据记者的梳理,上述47家公司在业绩预告披露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业绩高估、业绩低估、业绩变化达到披露标准却未披露、信息披露有误等。具体来看,37家公司因各种原因高估了业绩,占比近八成,其中21家公司过于乐观,预告2022年度业绩盈利,最终却出现业绩大幅下滑。这种高估业绩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国联水产公司在高估业绩后股价出现上涨,可见有些公司不排除存在市值管理等嫌疑。另外,还有13家公司将亏损金额估计少了,而个别公司则低估了业绩。

已有11家公司因业绩预告存在问题而被监管部门处罚。例如,宝莱特公司被广东证监局警示函,因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等问题;恒信东方公司收到北京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存在信息披露不准确的问题。这些行政处罚向市场传递了监管部门对业绩预告问题的严肃态度。

另外,还有2家公司在半年报业绩预告发布后收到了交易所的关注函。一家珠宝首饰公司因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预计上半年营业收入下滑较大,深交所要求该公司详细说明变动原因和影响因素。另一家公司因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而扭亏为盈,深交所要求该公司说明款项性质的认定情况和相关变化原因。

综上所述,近期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存在较多问题,监管部门对此采取了严厉的监管措施。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还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股价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上市公司在业绩预告披露上必须更加谨慎,真实准确地披露信息,并严格遵守监管规定,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