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证券日报网 记者:李昱丞 见习记者:丁蓉 8月11日晚,微芯生物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2.42亿元,同比增长11.89%;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4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0.23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从营收来看,公司上半年的增幅距离年初设定的全年增长20%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微芯生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适应症和新药的不断商业化,公司的营收规模和利润将会有更好的成长性和韧性。”
营收目标下调。关于2023年的营收增长目标,公司此前曾公开做出预期。微芯生物在2023年5月份接受多家机构调研时表示,今年的营收增长预计在20%左右,明年将会有两个补充适应症获批上市,预计同比增长率较今年会翻番。
实际上,根据公司披露的2022年3月3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司曾表示,对于2022年、2023年的营业收入预期每年同比增长在50%以上,这是在公司销售团队规模大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建立的预期,主要通过增加市场渗透和公司产品适应症的不断增加来实现。
然而,微芯生物在2022年并没有完成增长50%的目标。据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公司2022年的实际营收增幅仅为23.11%。
微芯生物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年是经济复苏的一年,同时公司抗2型糖尿病产品顺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价格也下降了68%,综合考虑了公司内外部的情况,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到更好的情况,我们对今年的营收等情况做了初步的审慎预计。”
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年度营收增长的预计值,其背后是为了提升市场对公司的信心,但上市公司对业绩预估应当审慎,避免做出误导性的陈述。”
加快商业化进程。近年来,我国政策持续鼓励新药研发。微芯生物是由留美归国团队于2001年创立的生物医药企业,坚持自主研发创新。
然而,原创新药研发成功并获得上市许可之后,还需要经历市场开拓和学术推广等过程。新药的安全性和疗效等需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市场导入期较长,并存在相应的风险。
截至目前,微芯生物在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性疾病和抗病毒5个重大疾病领域,已经开发出多个原创药物和创新药物产品线,包括已上市的西达本胺、西格列他钠,已进入临床三期的西奥罗尼,一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的CS12192,以及一期临床试验申请已获批准的CS23546。
从公司的半年度报告来看,公司的两个主要商业化产品西达本胺和西格列他钠的销售均实现了增长。西达本胺方面,血液肿瘤保持稳步增长,乳腺癌适应症因未进入医保销量占比仍较小,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17.4%。西格列他钠方面,3月份开始执行医保价,销量同比增长456.26%,受到单价下降的影响,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750.77万元,同比增长28.38%。
然而,与2022年同期相比,公司在特许权里程碑收益上下降了73.04%。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为1.62亿元,同比增长113.38%,占营收比重为66.94%;销售费用为1.43亿元,同比增长36.53%,占营收比重为59.09%;管理费用为4531.06万元,同比增长18.72%。
对于如何加快商业化进程,公司上述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西达本胺的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适应症和西格列他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这两个新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已经获得受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已经进入了优先审评。西达本胺乳腺癌适应症已于今年3月在台湾上市,西奥罗尼小细胞肺癌的三期临床计划今年将完成入组,同时公司在境内外还有十余项临床试验正在同步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