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最近报道了同泰基金、浦银安盛基金、太平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高管变更的消息。根据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今年公募基金公司高管变更达到221人次,涉及92家公司。其中,中小型公募公司占多数,超过三分之二的公司管理规模不到千亿。

业内人士认为,在高质量发展时代的要求下,为了不断引入人才,基金公司高管人才的流动将逐渐成为常态。然而,高管层对公司整体的稳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频繁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对中小型公司来说影响更大。因此,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每个公司都应该着眼于长远发展,做出适合自身的选择,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公司的管理和资产规模。

同泰基金近日发布了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原董事长刘文灿已于8月11日届满离任,马俊生从8月12日起代任公司董事长。马俊生曾任华泰联合证券总裁、平安证券副总裁,也曾担任同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筹备组组长,现任公司总经理兼法定代表人兼财务负责人。

同泰基金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1亿元。成立以来,公司的资产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据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同泰基金旗下基金资产净值合计为53.45亿元,涵盖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FOF等多种产品类型,其中债券型产品规模最大,达到37.67亿元。公司目前有7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3.62年,人均管理资产规模为7.64亿元。从产品业绩来看,同泰基金旗下的20只产品(合并A/C份额计算)中,只有8只基金今年内的回报为正数,最高的一只债基产品年内回报为4.75%。剩下的12只产品中,一只混合基金的收益最低,为-13.04%。

除了同泰基金的高管变动外,浦银安盛基金也宣布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邓列军因个人原因离任,太平基金则任命邓先虎为总经理和首席信息官。此外,在8月初富安达基金、东兴基金等多家公司的高管也发生了变动。根据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在今年的时间周期内,公募基金公司高管变动已经达到221人次,涉及92家公司。具体来看,副总经理的变动次数最多,已经达到87人次,涉及58家基金公司;总经理和董事长的变动分别为57人次和48人次,分别涉及30家和25家基金公司。督察长和首席信息官的变动分别为35人次和23人次,涉及18家和19家基金公司。长时间来看,过去十年中基金公司高管的变动情况显示出,从2018年至2020年,高管变动一直呈上升趋势,达到了404人次的顶峰,但从2021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到2022年降至323人次。

基金公司高管变动达221人次,再现董事长变更

对此,北京一位公募人士表示,2019年左右,国内公募市场处于快速扩容阶段,竞争加剧,基金公司之间的人才流动,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流动更加频繁。近年来,随着公募基金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格局下,基金公司更加注重差异化发展、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等,高管人才的流动也逐渐趋于稳定。然而,为了持续引入人才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基金公司高管人才的流动将逐渐成为常态。

另外,年内发生高管变动的基金公司主要以中小型公司为主,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公司管理规模不到千亿。公募市场中小型公司频繁更换高管,反映了它们面临的发展困境。这种变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高管人才出于自身发展规划或到达退休年龄而主动辞职;二是高管管理理念和公司股东方向不一致、经营管理业绩未达标等原因导致公司发生变动。核心高管层对公司整体的稳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频繁的变动会导致核心管理层的不稳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金公司的发展,对中小型公司的影响更加明显。

针对如何吸引和留住核心高管人才的问题,该公募人士表示,首先,基金公司可以优化考核体系,实施长期考核,不单纯以短期业绩为评判标准,而是综合考量公司合规风控水平、三年以上的长期业绩以及投资者的实际盈利情况。其次,可以优化薪酬体系,为优秀的高管人才提供适当的激励。但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以确保高管人才与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持有人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

总的来说,简单的高管变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业绩和规模发展的问题。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每个公司都应该着眼于长远发展,做出适合自身的选择,才能实现全面提升管理和资产规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