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糖市的关注重心逐步转移到北半球,其中印度作为北半球最大的食糖生产国和全球第二大食糖出口国,其食糖产量的增减将对全球糖市产生重要影响。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糖消费国之一,每个产季的产量首先满足国内需求,然后才考虑出口。因此,近年来印度一直保持食糖的出口配额制度,而这个配额制度也是每年下半年印度开榨前市场交易的重要话题,也是影响国际糖价走势的主要因素之一。

糖市供应紧缺局面加剧,冲高动力不足

印度的主要产糖邦是西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南部的卡纳塔克邦,这两个邦的糖产量占印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目前这些糖产区的降雨量比平均水平低50%。严重不足的降雨量可能会影响印度新榨季甘蔗的生长和食糖的产量,市场普遍认为印度减产的可能性增加。

据印度糖厂协会预测,印度新榨季的食糖产量可能会降低3.41%,达到3168万吨。与此同时,印度的乙醇产业也在快速发展,预计到2022年,印度的乙醇掺兑比例将达到10.2%,到2023年上半年将达到11%,政府希望到2025年实现汽油中乙醇掺兑比例达到20%。因此,对甘蔗制乙醇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印度甘蔗减产的预期下,为了满足国内乙醇和食糖需求,出口食糖数量可能会受到限制。上一榨季,印度出口的食糖约为1100万吨,而本榨季的出口限制在600万吨左右,相比去年减少了约500万吨。如果减产预期成真,印度的食糖供应将进一步收紧,市场可能会传出印度将禁止食糖出口的消息。值得注意的是,这将是印度自7年来首次禁止食糖出口。

印度退出全球食糖出口市场将导致全球食糖供应局部紧张情况进一步加剧,提升国际市场的资金信心,短期内可能会使糖价上升至新的高位。这一观点得到了一德期货白糖分析师李晓威的确认。今年年初以来,糖价的强势上涨主要是由于食糖减产导致供需紧张。印度再次暂停出口将导致供应减少200多万吨,尽管巴西的产糖能力可以在总量上弥补印度意外减产的缺口,但短期内将给糖市带来较大的干扰。

展望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印度食糖减产预期的兑现程度。如果减产兑现推动了限制食糖出口的政策,意味着印度食糖将退出全球市场,在巴西新糖供应出现之前,全球食糖供应可能会进一步偏紧,原糖有可能再次获得上涨动力。

近期,原糖价格再度回升至每磅25美分以上,也证实了印度减产和限制出口预期的正确性。与此同时,国内郑糖期货也受到推动,价格维持在相对高位。然而,由于郑糖已经处于近7年高位,并且经历了近3年的牛市,市场对于进一步上涨持谨慎态度。

然而,原糖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我国进口食糖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随着进口积极性受到打压,8月底尚未用完的进口额度将面临收回的压力,已经点价的进口食糖数量并不多。尽管8月和9月仍有计划内的进口增加,但未点价的进口食糖能否有效使用完仍存疑。

李晓威认为,短期内郑糖价格将维持相对高位在6900-7000元/吨,高价限制了市场的采购和旺季消费信心,同时国内下游消费的真实表现低于预期,上方套保压力较大,继续冲高的动力有限。一旦价格回调,下方将面临甜菜新糖和进口糖同步供应的预期,可能导致反套的风险。

总的来说,目前市场对印度食糖减产和限制出口的预期较为乐观,这对国际糖价产生了支撑作用。然而,也要关注市场对进口食糖价格上涨和贸易流紧张程度的担忧。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国际市场的食糖供应可能会变得更加紧张,这对郑糖行情和国际糖价都会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