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韶关日报的一篇文章,描述了韶关地区的一个景点“榕皋晚眺”的位置之争。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发现“榕皋晚眺”一景在历史上几经更迭,被曲江二十四景选中,又被淡忘,最后又被重新列入曲江二十四景之中。据现存的文献资料显示,“榕皋晚眺”一景最早见于明末诗人郑赓的词《浣溪沙·榕皋晚眺》,后来的文献中先替代为清初学者廖燕的“东郊春晓”,再回到郑赓的“榕皋晚眺”。经过漫长的时间流转,这个景点始终被视为在东郊的水岸边。根据明清韶州府城地图的研究,可以判断明末清初时期的郊区在城墙之外,当时韶州郡城墙内南北走向为区域,东西走向则为浈武两江城墙之内,面积约为现在小岛片区的一半。根据走访得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韶关市区还有一些高大茂盛的古榕树,最繁茂的地方分布在三个地点,其中两个地点不具备“榕皋晚眺”的条件,最后综合来看,“榕皋晚眺”可能位于东郊亭至南熏楼一带的浈江堤岸。这个景点之所以受到韶关人喜爱,是因为在深秋的黄昏,可以欣赏到浈江上波光粼粼的水面、高大茂密的榕树林以及盘旋于晚霞中觅巢的飞鹤等美景。整篇文章叙述了“榕皋晚眺”一景的历史沿革,并对其位置进行了辨析和推测,旨在揭示这个景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