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了一个专家组,对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新洋丰等单位共同承担的“ARC生物菌剂提质固氮耦合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这个项目的示范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西岗子村。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李培武院士、新洋丰的副总裁黄镔以及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新洋丰研发农化团队、周边种植户等50余人参加了验收活动。
黑河市是全国主要的大豆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黑龙江省的三分之一,占全国的近七分之一。在黑河市开展新技术和产品示范推广非常重要。
据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之一、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张奇研究员介绍,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使用了额外的ARC微生物菌剂。
验收专家组成员包括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所长李柱刚研究员、大豆专家毕影东研究员、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院长郭儒东研究员、黑河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陈树文二级研究员。
验收专家组对示范区的大豆田进行了实地踏查,调查了品种、播种期和田间管理等情况。然后,在对照组和处理组中选择了生长情况均匀的地块,并利用联合收割机进行实地收割和测产。
结果显示,施用ARC微生物菌剂后,大豆亩产增加了34.7%,折合亩产152.82千克,而对照组仅为113.46千克。此外,应用ARC技术后,大豆的瘪荚率降低,结荚层数增加,根系仍有大量鲜活根瘤,株高、单株荚数和粒数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6.83%、25.65%和29.32%。
现场参加观摩的种植户对这个增产效果赞不绝口。
对于大豆提质增产效果显著的ARC耦合技术,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应该优先推广应用在东北大豆主产区。
由于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高达83.7%,为了应对国际环境对油料供应的不确定性,扩大油料生产和提升产能已经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的重大需求。2023年一号文件中提出了要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并对大豆等油料作物的生产提出了具体要求。
大豆和花生作为两大重要的油料作物,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全球每年约有25%的粮油受到损失,我国每年造成的粮油损失超过3100万吨,不仅经济损失巨大,而且严重威胁粮油产业的发展;二是大豆和花生属于豆科作物,能够与土壤根瘤菌共生结瘤固氮,但自然状态下结瘤少,固氮能力差,难以满足高效生产的需求。
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李培武院士团队通过开展对黄曲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