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截至8月2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17.01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0.01元/公斤,变化不大。

自8月中旬开始,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频繁震荡调整。价格在17-17.20元/公斤区间徘徊,波动较小但频繁。

从7月20日开始,生猪价格一直在上涨,虽然期间有频繁的震荡,但总体趋势保持上行。

生猪价格频繁波动:看涨预期下仍面临上涨阻力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个。首先,市场情绪提振,下半年的增长预期逐步增强,市场上充斥着“该涨了”的消息。其次,养殖端在之前的低价时期大量抛售,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加速出栏节奏,加上某些地区(如川南)非瘟的影响,小体重的猪源供应增加。这导致后期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至今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进一步支撑了价格。第三,随着价格上涨,二次育肥需求增加,同时暑假期间的旅游餐饮等集中消费也对价格产生了利好影响。因此,整体价格处于上涨状态。

但是在价格迅速拉涨之后,供需矛盾开始凸显。据Mysteel的相关数据显示,从7月25日开始,毛猪价格迅速上涨,截至8月2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从14.91元/公斤上涨到17.59元/公斤,九天时间涨幅达到了17.97%。与此同时,白条价格也迅速上涨,但终端市场的接受度不高,屠宰企业的白条订单急剧减少,被迫减少收购量。一些屠宰企业反馈,在价格上涨后,日均屠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超过17元/公斤的价格之后,二次育肥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一些贸易商表示,随着毛猪价格上涨,二次育肥的成本逐步增加。再加上终端需求恢复缓慢,产能过剩的情况依然存在,尽管市场对未来的涨价预期存在,但对于四季度的价格高点仍然不太有信心,所以大多数人仍然采取观望态度。

其他因素,如天气、政策、节假日等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价格在迅速拉涨后进入了频繁震荡的稳价模式。

到了月底,随着天气转冷和中小学开学,市场的涨价预期有所增强,尤其是北方地区还有中元节等节假日的利好影响,市场上出现了一波备货行情,对需求有所拉动。养殖端也反映,目前大体重猪源的供应仍然偏紧,存栏有限,月底计划可以按时完成,但集中加量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下周的需求可能会带动新一轮的上涨,但上涨幅度可能会有所限制,毕竟当前冻品库存较高,市场虽然缺大体重猪,但不缺肉。

另外,传统的旺季尚未完全到来,价格上涨实际上缺乏底部支撑。预计在接下来的九、十月份以及四季度,涨价预期仍然会逐步增加,价格上涨的趋势大概率不会改变。但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终端消费的恢复较为缓慢。今年二次育肥更加谨慎,再加上产能去化的速度不快,供大于求的矛盾难以解决,所以在价格上涨过程中频繁的震荡可能成为常态。四季度的价格高点可能不如预期(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总体来看,震荡上涨的趋势不难把握,但要理清短时期内频繁震荡的规律,以确保利润,难度不小。对于业内人士而言,仍然是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