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原文进行重写排版后的文章:

当年,骆己福刚过二十岁的时候,本有机会外出工作闯荡。然而,由于浈江区犁市镇下园村村委会一再挽留,他最终在武江河的下园村渡口开始摆渡工作。

善行成楷模

从那时起,他几乎没有休息,每天在这里摆渡。在过去的40年里,他总共摆渡了14000多个日夜,每天来回摆渡二三十趟,总共数十万次往返。

在这期间,他曾经在河中挽救了近30条生命。

他的无私坚守和见义勇为的高尚品格备受群众称赞,他因此获得了2022年度“韶关好人”、“广东好人”和第九届韶关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并成为2021年度“中国好人”的候选人。

无私坚守的“摆渡人”

据了解,下园村位于犁市镇西北部、武江河的西岸,有2000多名村民沿着河流居住。尽管与镇区的直线距离只有约6公里,但由于河面上没有桥,村民要想去镇上办事,只能靠渡船过河,否则就要绕行数十里路。

1983年,骆己福为了补贴生活费,添置了一条渔船在武江河上做渔民。在此期间,他经常遇到需要渡河的村民,他都会热情地免费接送。

随着受助的村民越来越多,加上他长期在武江河上打鱼,他的渔船逐渐变成了村民过河专用的渡船,而村民则适当支付一些费用。

后来,为了方便村民,村委会正式设立了一个小渡口,并聘请骆己福作为“摆渡人”。

从那时起,下园村村民出行有了稳定的保障,骆己福也正式开始了他的摆渡生涯。他自己甚至没有想到,他会从事这个工作40年之久。

他告诉记者:“在村里开渡船的收入并不高,工作也相对辛苦。不仅工作时间长,还经常受到太阳暴晒和雨淋的困扰。前几位‘摆渡人’都没有坚持下来。”他选择留下来是因为他是下园村的女婿,已经在村里生活了很长时间,对下园村有着深厚的感情。

作为唯一的“摆渡人”,为了能够每天准时接送村民往返,骆己福平时很少回家和家人团聚。即使是在节假日,他也只是匆匆忙忙地和家人吃顿团圆饭之后就又匆匆忙忙地回到渡口。

下园村村委会主任表示,骆己福摆渡没有明确的工作时间,几乎是从天亮到天黑。但任何有急事的村民只要走到渡口边,告诉他,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开船接送。因此,村里的人们对他怀有感恩之情。

见义勇为的“救生员”

骆己福常年生活在江边,溺水事故时有发生。每当发生这种情况,善良且熟悉水性的他总是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救人。

2021年的一天,他正在驾驶渡船的时候,发现岸边坐着一名陌生女子。下午1点左右开始,这名女子就独自一人坐在岸边,似乎情绪很不好。

他察觉到了不对劲,就一直关注着女子的动态。直到当天晚上8点左右,他正在家里做饭的时候突然听到了跳水的声音,他立刻跑到岸边查看。只见那名女子正在离渡口河岸六七米远的水中不停挣扎。当时天色已暗,骆己福顾不上多想,立即跳入水中,迅速游到落水女子附近进行救援。

经过一番努力,他最终成功地将那名女子救回岸边,并报警处理。

事后接受采访时,他说:“当时我没有多想,只是一心想把人从水里救出来。我不愿意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消失。”韶关市见义勇为协会为此向他颁发了“见义勇为”荣誉证书。

骆己福不止一次下水救人,有几个村民亲眼目睹了他救人的全过程,他的事迹一直在村民之间口耳相传。在他40年的摆渡生涯中,该河段没有发生过一次溺水身亡的事故。

记者问他救过多少人的时候,他早已经记不清了。他说:“这没什么特别的,我本来是个渔民,水性好。如果看到有人溺水,我会尽力救人。否则,我的良心会不安。”

采访结束时,太阳已经倾斜,回头看见在岸边推船的骆己福,回想起过去的40年,他的青春年华就这样悄然逝去。他的身形已经明显有了老态,但他的面容依然坚毅而年轻,让人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