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买家重新装运美国玉米,以抢先新粮上市

每日粮油报道了国内主粮价格走势以及东南亚大米禁运对中国的影响。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7日的一周,美国向中国运输的粮食数量大幅增加,尤其是玉米和小麦的出口量明显增加。数据显示,当周美国向中国运输了12.5万吨大豆、13.3万吨高粱、22.3万吨玉米和5.8万吨小麦。这是时隔三周后首次出口玉米,而小麦的出口量也创下了四个月来的最高值,之前连续几周的出口量都在2000吨以下。

从国内情况来看,国内部分地区小麦价格再度上涨。其中中粮漯河涨了1分,最新价格为1.525元,菏泽天邦涨了1分,最新价格为1.53元。此外,河南遂平克明面业优质小麦新麦26的最新报价仍然高达1.7元。综合来看,目前市场低价粮源枯竭,小麦未来的走势将主要受需求和政策调控的压力影响,预计四季度将会出现震荡上涨的情况。

而对于玉米市场来说,随着新粮即将上市,市场对高价行情的期待已经不太可能实现,稳步下行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然而,由于小麦价格偏高,玉米本身面临着供需缺口,导致一些企业给出的早熟玉米开秤价格普遍偏高。这也可以从最近中国再次进口美国玉米的情况中看出。据报道,截至目前,进口美国玉米的理论完税成本约为2500元/吨,而南方港口国产玉米的分销价普遍在3000元左右。除了价格因素之外,黑海谷物出口协议对中国的玉米进口也存在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尽管当前小麦和玉米价格走势有所不同,但依然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而就东南亚地区大米出口限制对中国的影响而言,近期并不明显。根据每日粮油对国际大米出口价格的监测显示,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家目前的大米出口报价已经达到近15年来的新高,主流报价集中在每吨620-630美元之间,相当于人民币4500-4600元左右,与国内大米的价格差异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在正常年景下,中国粮价一直远高于国际市场。

此外,根据海关历年的大米进出口数据以及我国大米消费数据,近两年我国的大米进口量从之前的200多万吨增加到了约400万吨的水平,但进口大米在我国大米消费中的比重仍不到3%,如果排除饲料用途,用于食用的进口大米的比重更低。而从我国自身的产量来看,目前的稻谷年产量约为2.1亿吨,即使按照70%的出米率计算,也能提供约1400万吨的大米。而国内大米以食用为主,年消费规模一般在1.8-1.9亿吨左右,因此稻谷供应相对较为充裕。

目前,稻谷是我国供应最为充裕的主粮品种,扣除中央储备,仅临储稻谷的库存量规模就在1亿吨左右。在8月份重启的国家储备稻谷定向拍卖中,甚至还有2018年甚至更早年份的稻谷进行了拍卖。因此,我国大米的供应一直以国内产量为主,进口大米从未对国内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此外,当前国家储备稻谷库存庞大,尽管今年某些地区出现了大米减产的情况,但不会对整体供需状况产生影响。

从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来看,截至目前,国内粳米的出厂价中位数约为4300元,中晚籼米为4100元,早籼米为4000元,价格与年初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