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信贷或许能在“降准”背景下促进钢铁需求?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23年7月末,广义货币(M2)的余额为28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个月末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0.6个和1.3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M1)的余额为67.72万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个月末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0.8个和4.4个百分点。

在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了3459亿元,同比增长了349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703亿元。

根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的评价,受国内生产供应充足、部分行业需求改善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的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了4.4%,降幅较上个月缩小了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了0.2%,降幅较上个月缩小了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下降了6.1%,降幅较上个月缩小了0.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了1.1%,降幅较上个月缩小了0.6个百分点。

对于国内制造企业来说,扩大内需政策的快速实施使得部分制造企业的需求得到了有效改善。在需求改善和原料价格相对较低的共同影响下,制造企业的效益逐步走出低位,制造用钢需求有望增强。

从7月份的金融数据来看,信贷和社融从“暴增”转为“暴降”。7月份的人民币新增贷款额同比减少,环比急剧下降;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减少超过三成,环比也急剧下降。狭义货币(M1)的同比增速迅速下滑,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持续下探。

从贷款端来看,7月份企业的短期贷款明显减少,而中长期贷款增加,表明企业的信心相对较强;而居民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有所减少,反映居民的信心相对较弱。

从社融端来看,7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703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了364亿元,同比减少了3892亿元。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的净融资均有所改善,说明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对整体社融的带动效果开始显现。

今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宏观政策的落实力度,推动政策靠前协同发力,有序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应对了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结构性矛盾等困难挑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恢复和总体回升。

特别是最近一批稳增长政策的出台,从提高供给质量到扩大有效需求,从刺激消费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从改善地产融资到调整存量房贷利率,都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些稳增长政策的落地与信贷政策密不可分。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上表示,下半年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改善和稳定市场预期,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将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努力增强新增长动能。

同时,央行还要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实施好“金融16条”,延长楼盘交房贷款支持计划的实施期限,保持房地产融资的平稳有序,加大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

央行将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实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降,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同时,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目前来看,国内钢材市场仍处于传统需求淡季。基建用钢需求受到资金到位情况和台风暴雨天气的双重限制,房地产用钢需求受到施工进度不佳和新开工不足的双重拖累。然而,在需求改善和效益好转的双重推动下,制造用钢需求有望增强。

由于信贷和社融前期的透支引发了“暴降”,市场对于降准的预期再次增强。稳增长政策正处于落地见效的关键时期,而信贷政策将起到关键的作用。预计由于政策的推动和信贷政策的加持,将为即将到来的传统旺季需求的释放提供多重助力。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葛昕,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