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考办证、证书挂靠、证书入库等行为在现实中屡见不鲜。对于提升职位和增加薪资来说,证书成为了敲门砖。有些人看准了这一机会,希望通过考证来获取财富,而有些人则抓住了人们渴望拥有证书的心理,将证书作为赚钱的工具。

证书挂靠是一种将个人资质证书挂靠到相关企业名下的行为。在名义上,这些个人被归属于企业的员工,但实际上只需将证书交给企业代管即可。为了获得相应的资质评定和承接业务项目,挂靠企业需要一定数量的持证员工。而挂靠人则可以定期获取报酬。

在河北,有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与上千家建筑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该公司的业务涉及为建筑企业寻找相关证书持有者,并为这些持有者提供挂靠证书的服务。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办理证书挂靠需要在用证单位缴纳社保,因为建筑企业需要拥有相应的资质,而住建部门对企业办理资质的要求就是缴纳社保。目前全国社保联网尚未完全实现,所以企业可以在缴纳社保所在省份之外的异地企业进行挂证,用证企业给持证者临时交几个月的社保,才能进行挂证操作。但这种异地挂证存在一定风险,因为一些企事业单位会查看员工的社保情况,如果被查出挂靠情况,单位会要求员工撤回证书并停缴外地社保。

挂靠中介在证书挂靠行业有一定的套路。根据裁判文书网的数据显示,有关证书挂靠的案件高达1290起,其中不乏涉及挂靠诈骗的案件。近年来,随着证书持有者和企业需求的增加,涉及证书挂靠的机构也不断增加。

一些中介机构声称提供从培训、办证到挂靠的“一条龙服务”,只需缴纳费用并参加培训,就可以保证考试通过,并通过挂证获得报酬。然而,这些机构所提供的证书含金量极低,很多企业并不需要,而一些门槛较高、较为紧俏的证书考核则相对严格,不可能通过免考办证的方式获得。

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版)》的规定,从事72项职业需要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而培训机构颁发的大多是自己经营的技能证书,这些证书无法在人社部的系统中查询。

挂靠证书:被动收入之道,存在何种风险?

网上也有人分享自己被挂靠中介欺骗的经历。一位网友在某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办理证书挂靠时,发现中介在约定的挂靠时限到期后拒绝归还证书。还有一些中介会盗用证书持有者的身份信息和证书信息,在下一家企业进行挂靠。也有网友表示,与中介签订合同后,中介拖延支付定金,而企业方则表示没有向该中介索要她的证书。这些网友要求中介归还证书,但中介却声称证书不在手上。

就证书挂靠是否合法,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的丁金坤律师表示,证书挂靠行为是不合法的,因为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名义借用,不是真正的在职。判断证书持有人是否在职,不能仅仅看社保,还需要看是否实际在该单位工作。根据社保法规定,一个人只能有一份社保,同时缴纳两份社保是存在问题的。至于盗用证书的行为,丁金坤律师表示,应该给予行政处罚,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诈骗。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在打击证书挂靠的行为。早在2017年,人社部就发布了《关于集中治理职业资格证书挂靠行为的通知》,部署打击药品流通、环评、建设、专利代理等领域的证书挂靠问题。2018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个部门采取了社保比对、人事档案核查等有效手段打击工程建设领域的证书挂靠行为。随着社保、职称、职业资格证件等数据库的联网进程加快,打击证书挂靠的效果也日益显著。

今年4月,四川省住建厅公示了2023年注册建造师职业资格的“双随机”检查结果。结果显示,3402名注册建造师中有1200人的社保缴纳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涉嫌挂证。四川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发现有社保缴纳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的情况,会将其列为证书注册异常状态。公示结束后,如果没有人提出异议,将按规定程序予以处理,撤销证书。

以上就是关于证书挂靠的重写内容,从证书挂靠的过程和风险,到挂靠中介的套路和行业整治,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证书的意义在于真正的学习和专业能力,而非通过非法的手段获得。政府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打击证书挂靠行为,保障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和可信度。希望通过这样的整治,能够净化证书市场,促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