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证红利指数经历了震荡上升,而红利基金则在市场的震荡中取得了可观的收益。行业专家分析称,红利类资产具有“类债”的防御特性,在震荡市场和风险偏好较低的市场环境下尤为突出。

尽管目前利好政策频繁出台,市场逐渐触底反弹,但从长期来看,国内经济仍处于“固本培元”的修复阶段,具备较高确定性的红利类资产将一直具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红利基金一直在“低调藏匿”。今年以来,市场风格轮动加剧,此前的主流投资标的逐渐减弱。然而,红利基金却悄然逆势上涨,取得了亮眼的收益。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今年以来中证红利指数累计上涨了4.78%。在今年年初至5月8日的期间,该指数甚至一度上涨了近15%。不少红利主题基金的收益也相当可观。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07只红利基金,其中57只取得正收益。金鹰红利价值A、C基金今年的收益率均超过了28%;華泰柏瑞红利ETF紧随其后,区间收益率达到了12.80%;华宝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A、C基金、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联接A、C基金以及博时中证红利ETF等9只基金,今年的收益率也均超过了10%。

红利基金与其他权益类基金有着什么不同呢?一位上海的公募基金从业者表示,红利基金的核心策略是以股息率为重点,通过选择现金流稳定、长期分红稳定且分红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来获得长期稳健的收益。这位从业者说道:“高股息标的主要集中在金融地产、消费以及周期行业,并且除了银行和石化等行业外,大部分高股息股票都是中小市值股票。”

与其他资产相比,红利资产的优势何在?博道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杨梦告诉记者:“在各类股票风格中,红利资产是比较独特的一类。要想获得高股息收益率,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估值相对便宜,二是经营稳定、现金流情况良好、有足够的现金可分红。”前者意味着估值收缩风险较低,后者意味着企业经营的周期性较弱。这两者的叠加,造就了红利资产独特的“类债”属性。

正是因为红利资产具备较好的防御特性,所以在震荡市场和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的市场环境下,其配置价值凸显。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杨梦认为,红利资产在未来仍将是一个相对稀缺的选择。在短中期内,高确定性的高股息资产备受青睐。

合煦智远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经理杨志勇表示,红利指数的成分股公司重视股东回报,也属于基本面非常出色的上市公司。投资者的红利回报也是价值投资的体现。过去三年,价值风格的表现好于成长风格,因此红利指数的表现也十分出色。

隐匿而强劲!这些事物在市场中震撼人心并取得可观收益

然而,随着近期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市场波动逐渐平抑,投资者的信心也在不断回升。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不禁担心红利资产受到影响,红利基金是否适时入局?在杨志勇看来,红利资产不太可能受到较大的波动影响。他指出,在2018年初到2023年9月25日期间,中证全指指数下跌了5.8%,而中证红利指数上涨了9.5%。在近6年的时间里,红利指数只落后了2年,领先了4年。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红利指数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投资选择。

杨梦也认同红利资产的投资价值。他表示:“首先,从宏观环境来看,全球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而国内经济正在处于‘固本培元’的修复阶段,因此具备较高确定性的红利类资产将持续具备吸引力。其次,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积极性显著增加,这将为红利类策略提供更多的选股空间,有利于超额收益的实现。第三,目前房地产资产的增值空间相对有限,全社会的无风险投资收益率下降,理财收益率也在不断下降,因此社会资金的资产配置更倾向于仍处于较高收益区间的红利类资产。”

展望未来,投资者应该如何制定合适的配置策略呢?杨志勇建议,从风格轮动的历史统计规律来看,无论是价值风格还是成长风格,很少会持续超过3年,而2023年将是价值风格表现强势的第三年,因此需要关注风格的转变。当市场转向成长风格时,红利类资产的表现可能会落后于成长投资,因此,在保留大部分红利资产的前提下,可以配置一些数字经济和科技成长类资产,形成类似哑铃结构。当成长风格的转变变得明确时,可以进一步减少红利资产的配置,增强投资组合的进攻性。

参考资料:中国证券报·中证网(赵若帆 葛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