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场对北向资金的流动情况格外关注。许多投资者将北向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视为外资对A股的看好或看衰的“风向标”,并根据此进行投资决策,但有的投资者却因为跟随北向资金的交易而遭受亏损。

一些市场人士最近指出,将北向资金作为市场“风向标”难免“以偏概全”,北向资金的净买卖数据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扰动,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北向资金流动等外部因素,把握好A股市场发展的主线,避免盲目跟风,不要随大流。

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认为,北向资金的行为对于投资的指导意义可能有限。

在沪深港通刚开始的时候,北向资金单边流入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和龙头集中的A股,因此它对于核心资产的偏好与当时的产业趋势是相符的。

但是在2020年以来,外资的行为变得短期化,持股占比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增强,更多地反映了短期经济预期和海外流动性的变化。

北向资金不再是市场的“风向标”,跟风盲目存在风险

其次,北向资金的行为对于A股整体的影响有限。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3年北向资金的成交金额仅占A股总成交金额的6%左右,北向资金持股仅占A股总市值的3%左右。

汪立表示:“北向资金中的交易性资金比例越来越高,跟随外资行为容易陷入被动。”

从月度净买入的情况来看,外资交易型资金从2022年8月开始体量已经超过配置型资金,陆股通的交易金额在A股中的比例也相应地大幅增加,这在侧面证实了交易型资金主导了北向资金的行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北向资金的短期流动。

他说:“当前,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保持领先,资本市场也将进一步发挥枢纽作用,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不会受到短期北向资金流动等外部因素的改变。”

此外,许多专家指出,北向资金仅代表部分外资的流动情况,投资者应避免盲目跟风。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表示,从外资投资A股的渠道来看,外资既可以通过陆股通,也可以通过QFII进行投资,北向资金的交易信息仅代表了外资流动情况的一部分,并不能完整地展现出外资的交易全貌。

戴康说:“从资金组成来看,北向资金的构成相当复杂,既有长线配置型和短线交易型资金,又有主动管理型和被动跟踪型资金。”

因此,投资者不能仅根据北向资金的交易信息判断是哪类资金流入或流出,对于投资者来说,应培养专业的判断和研究能力,不要盲目跟风。

以上为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文章,作者为张典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