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科创金融大会上,多位专家表示,金融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力。

就商业银行而言,可以通过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来提升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同时,应该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丰富支持科技创新的长期资金来源。

专家指出,近年来,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加,但金融在全生命周期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持方面仍然存在短板。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表示:“科创企业在资产结构、经营风险、金融需求等方面与传统企业差异较大。”大量中小科创企业处于成长期甚至初创期,且通常具有轻资产特征,缺乏足够的实物抵押品。按照传统信贷审批标准,这些企业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尚福林认为,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与传统金融供给方式不匹配。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充分。相比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具有天然优势。在科技创新领域,缺少足够持久的长期资本。即使是风险投资,也对投资期限和退出渠道有要求。另一方面,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科创企业,缺乏有效的全覆盖金融服务。

直接融资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尚福林举例说,初创企业可以利用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提供的早期风险资本,成熟的科创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银行也愿意跟投提供融资服务。然而,介于初创期和成熟期之间的科创企业,已经跨越了早期风险投资阶段,却尚未达到资本市场门槛,在关键的资金实现阶段缺乏匹配的融资服务。

专家认为,商业银行应提高支持科技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的适配性。尚福林表示,应进一步探索健全银行和资本市场协同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比如,利用银行和其理财子公司的优势,探索试点“信贷+股权+认股期权”的金融服务,改善科创金融的风险收益结构,实现风险与收益的跨期平衡。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成员纪敏建议,可以支持设立专营机构、专项资管计划和专业团队建设。比如,除了设立科技支行外,还可以考虑设立更专业、更独立的科技子行,既能实现更好的风险隔离,也方便更灵活地开展投贷联动等创新业务。此外,理财子公司可以设立另类投资计划或专业子公司,促进创业投资与风险偏好的资管资金对接。

在创新产品和服务方面,杨凯生认为,应积极完善科技金融的专属产品和服务体系,扩大抵押品范围,探索企业数字资产、未来形成的数据流等抵押融资模式,以及“贷款+外部直接投资”等新模式。同时,商业银行及其子公司和境外分支机构应发挥协同作用,形成合力,拓宽综合服务边界。

专家认为,还应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并引入更多长期资金,为科创企业提供保驾护航。尚福林认为,应发展直接融资,进一步健全以创业投资为核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风险投资的募、投、管、退等各个环节,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改善融资结构,让创新资本总量和风险资本活性得到进一步释放。同时,建议引入更多长期资金,优化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养老保险等长期资金参与机制,丰富支持科技创新的长期资金来源。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建议,完善养老金三支柱体系,促进养老金规模增长,并优化养老金产品和投资政策。同时,发展长期寿险市场。陈文辉还建议,提升股权市场流动性,让短期资金变长期。

具体来说,应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科创板、新三板制度,进一步打通新三板创新层向科创板、创业板的转板上市通道;拓宽股权投资退出渠道,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发展S基金;解决私募股权投资二级市场信息不透明、估值难等问题,培养S基金专业团队的评估和投资能力,推动市场形成统一的估值体系,提高S基金的估值定价能力。

总之,为了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金融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引入更多长期资金,为科创企业提供充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