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23H1营收为68.85亿元,同比增长6.05%。归属净利润为6.47亿元,同比下降40.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62亿元,同比下降43.95%。
其中,Q2季度公司营收为37.54亿元,同比增长9.48%。归属净利润为5.35亿元,同比下降4.0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97亿元,同比下降4.13%。
竣工改善成本下降,导致Q2业绩环比提升。
今年上半年地产竣工回暖,导致后端产业链需求回升。浮法玻璃价格底部走稳向上,Q2均价为107.73元/重量箱,环比提升19.12元/重量箱,截至2023年6月末价格为102.10元/重量箱。库存同增环减,截至2023年6月末库存为3754万重量箱,环比减少1972万重量箱。
然而,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处于高位,纯碱Q2均价为2568元/吨,环比下降400.07元/吨;天然气Q2均价为3.71元/立方米,环比提升0.08元/立方米。
产品价格回暖,加上成本边际增速放缓,导致公司2023Q2季度业绩环比好转。归母净利润为5.35亿元,比2023Q1季度的4.22亿元提升。
由于价格上升和成本下降,Q2利润率环比提升。2023Q2公司毛利率为26.70%,环比增长13.2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4.38%,环比增长10.77个百分点。毛利率和净利率的环比提升主要是地产竣工回暖和价格底部上升的结果,再加上纯碱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利润得以释放。
具体看费用端,2023Q2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0.20%,环比下降0.1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为0.99%,环比持平;管理费用率(含研发)为8.55%,环比增长0.06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67%,环比下降0.16个百分点。
公司正在深化布局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公司积极拓展建筑节能玻璃、光伏、电子和医药领域。截至2023H1,公司节能建筑玻璃产线达到11条。2019年到2022年,公司相关业务的营收占比从7.19%提升至19.32%,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光伏方面,公司目前已投产和筹划在建的光伏产线共计10条,其中9条单线规模为1200t/d,有成本优势。未来,公司潜在产能全部实现后,将拥有1.18万t/d的光伏玻璃产能,可以进入行业前列。同时,公司还进入了电子和医药领域,开拓高端玻璃应用场景,有望成为公司的潜在增长点。
地产政策正在加速落地,提振了产业链需求。7月和8月期间召开的多个会议进一步确定了宽松的政策,并释放了积极信号。当前的“认房不认贷”政策从推进到落地的时间较短,显示了提振地产的决心。
郑州率先发展了第一批楼市调控新政,这些政策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其中包括鼓励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降,实施“认房不认贷”等政策。这些政策纳入了“一城一策”,可能会推动更多城市积极落实“认房不认贷”。
展望未来,政策方面出现了积极信号。城中村改造和旧改的持续推动,家居等消费鼓励政策的加速落地,预计下游需求将改善,进而提振玻璃需求。再加上纯碱价格下降,玻璃企业有望释放利润。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在2023-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7.98/22.41/28.7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6.6%/24.6%/28.2%。根据最新收盘价计算,对应的市盈率为13.0倍/10.4倍/8.1倍。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导致需求下降;汇率波动风险;行业出现超出预期的下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