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股票期权激励草案的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去年的股权激励相比,今年的草案在行权条款上做出了重大调整。首先是业绩考核指标的改变,不再只考核净利润,而是增加了完成业务量的增长率作为选择之一。其次,行权价格从17.07元/股调整为9.73元/股。最后,行权期从三年缩短至两年,业绩考核期也相应缩减,降低了难度。
这样的调整与2022年的股权激励未能实现有关。2022年的股权激励设定了严格的行权条件,要求在2022年至2024年的期间,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5亿元、28亿元和35亿元。然而,在此之前的两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仅为十多亿元。由于距离考核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即使考虑到下半年业绩普遍高于上半年的情况,目标也很难实现。因此,对于高管和核心员工来说,看到这份草案时,距离年底只有4个月的时间,如果无法达到目标,就没有动力去努力了。这样,所谓的激励就成了一纸空文。最终,韵达股份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4.83亿元,远低于考核目标。
今年的股权激励草案依然设定了较高的净利润考核要求,即2024年和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亿元和36.5亿元。然而,由于快递行业的特点和格局,实现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并不容易。因此,“以2023年度公司完成的业务量为基数,2024年度增长率不低于快递行业平均增长率”成为更为合理的选择。但这个指标更注重市场份额的保持,具有很强的防御意味。
对于投资者来说,保住市场份额和实际到手的利润之间还存在各种成本和费用的问题。因此,这份股权激励计划很难对股价产生刺激作用。
股权激励被称为“金手铐”,其作用在于留住优秀人才、激励人才取得更好的业绩,进而推动股价上涨,股东也能从中受益。股权激励的目标在于股价,如果设定过高超出了被激励对象的能力范围,就无法实现最终的目标。相反,目标过于保守,无法激发投资者的热情,股价也不会有所动摇。这时,被激励对象在行权后获得的收益可能太低甚至出现亏损,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企业还可能流失优秀人才。
由于缺乏让股东买单的想象空间,即使新的股权激励达到行权条件,没有资本市场的推动,被激励对象也缺乏行权的动力。
快递行业的门槛不高,竞争激烈,市场格局相对稳定。韵达股份的董事会应与管理层和核心骨干进行更充分、更深入的沟通,股权激励的设计应更注重经营效率而不是市场份额,通过更有力的成本和费用控制,为股东提供可靠的预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