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的长期运行受到的核心因素仍然需要逐渐改变,需要将投资功能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实现股市投资与融资均衡发展的局面,这样才能促进A股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根据证券时报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21日,今年A股市场已经发行了263只新股,募资金额达到了3235.76亿元。根据募资金额的分析,大部分首发公司的募资金额在10亿元以下,仅有2家公司募资超过百亿。

与A股市场相比,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美股市场,今年以来的IPO数量和募资规模仍然处于艰难复苏的状态。近期,ARM成功完成超过440亿美元的募资规模,成为今年以来美股市场最大的IPO。

虽然今年A股市场的IPO募资规模仍然很高,但与2021年和2022年相比,2023年的IPO数量和募资规模有所降温。根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2022年A股首发IPO数量约为425家,募资规模超过5500亿元。2021年的IPO数量超过500家,募资规模也超过5000亿元。尽管2023年还有三个月以上的交易时间,但今年的IPO数量和募资规模应该会低于去年的整体水平。

2021年和2022年A股募资规模较大,主要是因为一些巨无霸企业上市的影响。例如,在2021年8月20日,中国电信(601728)成功上市,募资净额达到467.12亿元。在2022年1月5日,中国移动(600941)成功上市,募资净额高达481.22亿元。在2022年4月21日,中国海油(600938)成功上市,募资净额达到278.92亿元。

今年以来,募资超过百亿的首发企业分别是华虹公司和中芯集成。另外,市场上关注度比较高的先正达至今仍未完成上市任务,估计仍在等待最佳的上市时机。

从稳定市场投资信心的角度考虑,暂缓IPO可能会短暂地产生积极影响,但融资功能是股票市场的首要功能,停掉IPO只是治标不治本。目前市场的关注点不是IPO本身,而是多年来股市的融资需求远大于投资回报的问题,这导致A股市场难以改变“重融资”的定位。

与IPO相比,再融资和限售股解禁才是市场最担心的因素。这些年来,庞大的再融资压力和巨额限售股解禁压力对股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最近金帝股份(603270)发生了限售股出借证券等行为,间接摆脱了限售股的“限售期”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市场的正常游戏规则。

凭借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当限售股绕过“限售期”之后,很容易扰乱市场公平合理的交易环境。如今,金帝股份巧妙利用市场规则,通过出借证券的形式“盘活”了限售股。如果以后更多的新股效仿操作,将会对市场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A股稳定需要多方面入手

限售股之所以设置“限售期”,主要是因为限售股具有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并且限售股的数量规模较大,一旦集中释放出来,将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较大的抛售压力。通过设置限售期,可以避免这些筹码的集中抛售,有利于保护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因此,从稳定A股市场的角度出发,监管应该堵住限售股在限售期内可以融券卖出或出借证券的漏洞,尽快为市场“打补丁”。同时,对限售股解禁后的股份应根据解禁后的减持规模设置一定的比例约束,一旦超过某一股份数量或比例,将征收高额的税负成本,缓解限售股解禁减持带来的冲击。

稳定A股市场还需要上市公司的共同努力。在具体操作中,一方面,需要加强上市公司分红与再融资、减持的关联,对于分红比例太低或属于“铁公鸡”类型的上市公司,在五年内不允许实施再融资或减持操作。另一方面,对于财务实力健康且手握一定闲置资金的上市公司,应要求他们优先回购自家的股票,并建议实施股份回购注销的操作。很多时候,许多手握大额闲置资金的上市公司宁愿进行银行理财或投资其他股票资产,也不愿意增持或回购自家股票,这种现象应得到引导。

在上市公司业绩波动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股票回购注销的方式对冲业绩波动的风险,这不仅与基本面因素有关,也与上市公司的财务技术操作有关。在这个时候,不妨参考美股采取的“回购注销”方式。许多上市公司通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