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在加强投资端改革方面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即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其中,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成为关键环节和A股市场的重点工程。

目前,市场环境发生了新变化,长期资金进入市场面临新的挑战。要加速筑牢长期资金的“蓄水池”,重点在于优化源头活水的制度设计,培育锚定价值的“长期投资”文化,以及营造有利于长期资金留存的市场生态。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稳定器”。从国际成熟证券市场来看,中长期资金占比较大的市场总体上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较快的自我纠偏能力。它在保持市场稳定运行和增强投资者信心方面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近年来,A股市场致力于构建长期资金愿意进入并留在市场的制度环境。长期资金入市比例显著提高,其在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越来越大。

A股市场迫切需要扩大长钱“蓄水池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A股市场仍面临着长期资金规模不够大、占比不够高以及操作“散户化”等问题。今年以来,面对经济恢复预期不稳定和中美利差“倒挂”等挑战,A股市场总体表现为震荡走势,权益类产品的业绩也不尽如人意,长期资金在增强投资者信心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

为了落实好“活跃市场,提振信心”的新要求,必须加快建立有利于长期资金长期投资、长期留存的体制机制,以及打造坚固且深厚的长期资金储备。

优化长期资金的制度设计是发展壮大中长期资金的基础。在一些境外成熟股市,长期资金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建立了一套养老金入市制度,保证资金的长期稳定供应。我国的多层次养老体系正不断完善,在扩大养老金入市比例和投资范围、降低企业年金设立门槛、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等方面可以继续加强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双向促进。此外,已经启动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可以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推广扩大,并从提高额度上限、丰富投资品种和增强投资者操作便利性等方面进行完善。

培育支持长期资金长期投资的市场文化是发展壮大中长期资金的关键。专业投资机构,尤其是具有中长期属性的机构,应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注重获取企业长期成长收益,而不是去追逐短期股价波动。目前,应加强保险、基金等机构的长期考核机制,改变长期资金短期化的考核现状。同时,应探索实施多样化的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更好地实现资产管理机构与投资者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此外,还应继续扩大市场开放,吸引优秀的境外专业机构,丰富中长期权益类产品的类型。

营造有利于长期资金留存的市场生态是发展壮大中长期资金的重要保障。需要持续严格落实“零容忍”要求,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同时,还需要完善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追责体系,加强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此外,还需要持续加大退市力度,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同时,还应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健全常态化的分红机制,增强回报投资者的能力。

发展壮大中长期资金无疑将更好地实现“活跃市场,提振信心”的要求,并增强A股市场健康运行的内在动力。我们相信,通过不断拓宽资金供给通道、更广泛地践行价值投资理念和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将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与A股市场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